大数据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

钟东江 本站 2016-08-18 102

中国大数据的发展,不能忘记两个人。涂子沛先生20127月出版的《大数据》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对大数据的敏感和有力的推动,可以认为是中国大数据史的重要起点。涂子沛与汪洋,是中国大数据时代的奠基人,中国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两位推动中国发生前所未有质变的专家一一位是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技术专家,一位是领导国家改革发展前进的治国专家。

 

中华文化以人为本,至情至性,通理达道,博大精深,但是中国人数据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甚至可以称之为国民性的一部分,最大的缺陷是缺少数据化的思维。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大数据对于中华文化发展路径是本质上的转变,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巨大挑战,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式的转变。统一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工业体系如果再加上强大的数据能力,中国将再次飞跃进入加速上升的轨道,真正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数据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家园一我们的中国的命运的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涂子沛说:今天,数据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愁、吃喝玩乐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通过数据、网络和软件,我们用数据来记录这个世界,再通过研究数据去发现这个世界。汪洋201210月曾说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共享正在成指数级增长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将来引导我们政府前进的是基于实证的事实,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我们基于这些数据说话,将使政府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全面的数据采集,实时的数据传递,巨量的数据存储,系统的数据建模,快速的数据分析,形象的数据展现,智慧的数据应用,不仅仅是数据的因果,更要理解数据的关联,不仅仅局限有限样本的约束性结论,更要致力于完整数据的精确性结果,不仅仅是数据的可视化体验,更重要的是数据思维对政府的再造,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工具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中国,涂子沛说从认识的角度讲, 这一年绝对可以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成为新的资源,大数据成为基础设施,大数据从根本上挑战和改变我们的机制体制,大数据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战略性产业,大数据将建构一个崭新的中国,以数据立国、以数据治国的中国。

 

根据IDC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预测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规模达到415亿美元,是整个IT市场增幅的6倍。 国外机构估算,大数据产业对GDP的带动是2%-4%。面对全球大数据发展态势对中国提出的挑战,在汪洋的推动下,广东省各政府部门掀起了学习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的热潮。201211,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上报省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大数据政府发展战略;2014年广东省在全国第一个成立省级大数据管理局,並明确提出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升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201596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是中国发布的第一个大数据国家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2016 115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全国第一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在贵州诞生;2016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这也是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现在,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或数据统筹局,纷纷推出结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规划,大数据研究和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根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528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可以说,中国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

 

 

邬贺铨院士曾说: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大数据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想好、建好、管好、用好、卖好。首先是想好,包括对大数据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以及实施计划;建好包括建设大数据产业链、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创新体系、大数据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管好包括大数据源及数据质量的管理、大数据共享及开放的管理、大数据安全的管理、大数据信用的管理以及大数据市场的监管;用好是大数据的目标和归宿,包括应用模式、应用基础、应用人才、应用环境以及应用领域,应用领域可分为治国理政应用、民生服务应用、产业发展应用三大领域。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商事服务、宏观调控、安全保障等领域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医疗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住房城乡建设、食品药品等运用大数据促进民生服务普惠化,引领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最后是卖好或者形成良性循环的大数据交易市场,使得大数据除产生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外,通过良性循环的大数据交易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大数据交易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第一种是卖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第二种是卖数据终端,第三种是在线数据交易,企业在大数据交易中既可以扮演买方同时也扮演卖方的角色。必须建立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明确数据交换、交易界线,形成有效、便捷、公平、公正的数据汇集、整理、加工、存储、定制等商品化运作机制,才能推动大数据市场健康迅速发展,真正形成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是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中国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至关重要,大数据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也对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大数据拉动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包括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设备、智能终端、数据采集产品以及大数据一体机等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推动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关键装备产业化;二是大数据推动大数据软件及应用服务发展,包括大型通用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软件等软件产品,同时推动创新数据共享机制,开发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以及数据安全等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开发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数据服务,开发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三是大数据推动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核心基础产品,以大数据应用为牵引,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和设备等基础电子产品,以及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核心软件,提升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推动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大数据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究竟在哪里?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企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和个人大数据。企业大数据包括BAT、运营商以及其他企业在业务过程中获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大数据或针对某些专题采集的大数据,其特点是内容单一、数量与质量与政府大数据无法相比;大中华大数据协会会长王叁寿曾说过,从数量规模上,仅一个北京市政府的数据容量就相当于10个阿里巴巴。而就大数据的质量,BAT企业的短板在于数据种类的单一化程度较高。政府大数据则涉及工商、税务、司法、交通、医疗、教育、通信、金融、地理、气象、房产、保险、农业等领域,数据的种类繁多,关联性强、统计规格较为统一,便于应用处理。 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在朱来于10 年内挖掘大数据产业,将决定了其在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再次体验到经济黄金增长周期。个人大数据目前主要由企业采集並建立行为图像,表现为企业数据,或由政府采集,分散于政府部门的数据库中。未来个人对身体健康数据、社会价值、个体价值、自我实现需求的爆发,可以预见个人大数据将会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提出从政府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大数据领域的10大工程,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一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大数据安全对大数据发展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据Verizon发布的《2015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79790个安全事件中已有2122个确认的数据泄露。20145月,800万小米用户数据或被泄露;201412月,12306大量用户信息遭泄露;20154月,超30省市曝管理漏洞数千万社保用户信息或泄露;20155月,携程网全面瘫痪疑似数据库物理删除;20156月,美国人事管理局(OPM)被指出大量工作人员信息泄露等事件显示大数据安全严重制约了大数据发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0大工程中的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明确要求建设三大安全体系,以解决大数据安全问题,一是网络和大数据安全支撑体系,要求到2020年,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二是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建设完善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统计、广电、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三是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风险识别大数据支撑体系,要求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间的网络风险信息共享。

 

 大数据的发展也对大数据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挑战。大数据不只是大量的静态的数据堆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利用理论、工具和服务对大数据进行某种分析后揭示对象的规律,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2014 年年底,国内网络上集中存储的数据已经达到 1ZB,到 2020 年时,当年的新增数据量将会达到 15.45ZB,整体的网络上数据存储量将会达到 39ZB,未来 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84%,预测到 2020 年,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产生的数据约为 4.1GB。但目前国内大数据炒作过剩,实际落地产品较少;很多产品都是打擦边球;市面上存在的大数据工具上手门槛较高;没有明确的商业变现模式等等,这些表面现象内在的本质问题是对大数据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缺乏好用的技术以及缺乏支撑其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10大工程中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明确提出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技术产品研发以及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包括探讨建立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面向大数据计算的新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理论、探索建立数据科学驱动行业应用的模型;加强数据存储、整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以应用带动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面向各行业的成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大数据发展的关键理论、技术、产品和服务问题。

 

 

中国大数据发展面临挑战还有:数据孤岛问题依然严重,观念认识问题仍需提高,复合人才问题制约发展,商业模式问题还需探讨等。大数据发展前提是数据的供给和共享,目前有限的大数据实际上主要还是圈在企业或政府部门各自"围墙"里,无数数据孤岛、业务孤岛、应用孤岛使得大数据发展呈现烟囱式特征,各家划地为牢,外焦内生,看似热火朝天,实则举步维艰,企业大数据社会应用难、政府大数据仍未解决机制体制问题,导致的民众办事难、部门共享数据难、政府数据开放难问题亟待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改善。

 

大数据发展千头万绪,政府应该领航大数据发展,政府大数据五花八门,但是从民生服务切入将事半功倍。大数据面临的机制体制问题除政府部门内部统筹协调外,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 20164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为政府大数据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一号一窗一网一号,是要实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变群众跑腿信息跑路一窗,是要实现一窗受理,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群众服务窗口整合集中到一个综合窗口,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群众办事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从而避免群众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变群众来回跑部门协同办一网,是要实现一网通办,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群众网上办事一网通办,变被动服务主动服务

 

 

一号一窗一网是对政府的关键性再造,是对政府改革的革命性举措,一号一窗一网实质上就是政府的大数据问题,以一号一窗一网为纲,聚焦政府大数据,以一号一窗一网为基础,以普惠民生服务为主线,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基于群众办事信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大数据采集、共享及综合分析,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推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来统筹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结合已经成功实践的"一格"(网格化),推动政府转型,实现政府大数据及有关机制体制的实质性发展,並以此拉动政府其他门类及社会大数据及数据共享、开放发展。

 

    走进大数据时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基于事实与数据做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将推动习惯于靠差不多运行的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依托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包括智慧化民生服务体系、智慧化产业服务体系以及智慧化治国理政服务体系。大数据智慧化服务体系将承载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将大数据打造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